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天空之城《Laputa:Castle in the Sky 》

原本不存在的世界瓦解了,而促使的源頭竟是應該不能到達那裏的現實。

 

這部融合柏拉圖『理型界』和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的動畫,在動畫的背景地點上不但參考了位於希臘的梅特歐拉(剛好柏拉圖是希臘的哲學家),裡頭的人物設定和其年代更是效仿斯威夫特當時所處的大英帝國工業時代,讓這部動畫還沒有看到後頭就已經感受到這三者的密切融合。

 

不同的時代背景都會擁有著不一樣的思考,在柏拉圖的思想當中認為人有兩個世界,一個是靈魂所處的;形式的智慧、理性世界。另一個是身體所處的、我們所感覺到的現實世界,而所謂的理型界所追求的更是一種永恆。

 

之後時空轉變到了斯威福特,理型界變成了不是那麼美好的世界,裡頭不但充滿著人性的醜陋,追求永恆反而是一件會讓能力退化的事情,完完全全的把柏拉圖所建築的理想的抹滅,但也因為這樣被後代提出來評判,柏拉圖的思想才得以重新被人給思考,而不至於像灘死水在原地逐漸被蒸發。

 

然後轉眼到了現在,宮崎駿將斯威福特建立的國畫成了中心有著一棵象徵性支撐的大樹,應該只有靈魂才能到達的世界,卻成了現實(肉體)所追求並也抵達的地方。感覺上像是訴說著人和靈魂所處的地方並沒有如此的不可攀得吧?

 

「根要紮在土壤裡,和風一起生存,和種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這句肯得亞山谷的詩歌出現在這部動畫當中緊接著希達最後瞭解了拉普達帝國失落的關鍵:「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操縱著多少可憐的機器人,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的!」,隨後女主角希達和男主角巴魯念下象徵毀滅的咒語,拉普達這個國家所留下的技術、能力資產盡數毀滅,只留下那棵根露出來的大樹,不斷向上攀身而我想這是否就代表著所謂的『理想』並沒有一定的絕對,可能像場夢,你以為抓住了然後又飛走了。而如果你真的得到了,其實你也已經不算活著,因為你就靜止在這裡,這個只有你自己的世界。

 

不過在這部片的後面,我也聯想到烏托邦這個理想的世界,因為在宮崎駿筆下的拉普達不但是一個擁有高超技術的國家,在那裏(只希達他們到達的那時)我看到的不只是不同於天下的紛擾,更是動物和機器人和樂相處的鳥語花香。只是人類到達了那裏伴隨無止盡的慾望,喚醒了被封印在拉普達國度裡的機器大軍,摧毀了原本的寧靜。

 

如果說理想世界的形成是出於人的渴望,那麼毀滅它的我想會是人的慾望。

原著:煠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